□體育學院副院長 楊成偉
7月23日至29日,我有幸與50位學校新提任中層副職領導干部到“天下第一山”——井岡山,參加“傳承紅色基因、加強黨性修養”培訓班學習。經過短短7天的培訓,了解了井岡山的地理知識和風土人情;傾聽了關于井岡山蕩氣回腸、感人肺腑、刻骨銘心的革命故事;深刻理解我們黨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所蘊含的厚重的真理力量。7天來,我們開展了4個半天的專題教學、6個半天的現場教學,以及一次演出教學和訪談教學。期間,學習了陳勝華老師解讀的《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賴宏老師講解的《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100年》,歐陽慧老師的《紅歌里的井岡山精神》,吳曉敏老師分析的《中青年干部成長成才的要素與特點》,吳方寧老師做的《習近平七一講話精神學習輔導》。此外,還邀請了王佐、曾志的孫子、紅軍后代江滿鳳進行了深度訪談。我們還循著革命先烈的足跡,回顧革命斗爭的歷史,參觀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茨坪毛澤東故居、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井岡山斗爭全景畫聲光電演示館、大井朱毛舊居、領袖峰、小井紅軍醫院和烈士墓、黃洋界哨口、龍江書院、茅坪八角樓,并進行了現場教學,體驗了紅軍挑糧小道的革命樂觀精神,此外還走進了神山村體驗了新時代富裕生活。在實地教學中聽到了羅老師、姚老師、彭老師等述說毛澤東、朱德、彭德懷、何長工等革命前輩的艱難曲折的革命經歷,以及小井醫院紅軍戰士、陳正人母親等為革命犧牲的悲壯故事,了解了當年井岡山袁文才、王佐等革命事跡,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一、堅持艱苦奮斗、堅忍不拔精神,開創體育學院新局面
艱苦奮斗是我黨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逐步培養和建立起來的優良傳統。在物資匱乏、敵強我弱的惡劣條件下,我們黨領導的紅軍依然能夠戰勝敵人,依靠的就是這種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如今,我們的工作、生活條件已經是今非昔比,但能吃苦,敢吃苦,不怕吃苦;能戰斗,敢戰斗,善于戰斗的艱苦奮斗精神依然是我們克服困難、戰勝逆境,永遠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法寶。當前,體育學院處于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學院教學條件相比建院時期有所改善,但教師教學觀念較為落后,部分教師對標發展意識淡薄,影響了學院進一步發展。因此需引導老師們發揮體育人堅韌不拔、吃苦耐勞、永不放棄的精神,帶領老師們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學習。只有刻苦學習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新時代體育教育的先進性。進而,能統一思想、齊心協力開創體育學院新局面。
二、堅持緊密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學校師生體育健康服務
在戰爭年代我們黨能取得勝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了黨的群眾路線。歷史證明,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是我們黨無往不勝的根本,也是井岡山精神的法寶?!叭罕娐肪€”是中國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是黨的根本路線,這是由我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所決定的。在長期革命戰爭中,依靠井岡山精神,我們黨依靠堅定的信念和廣大群眾,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作為高校黨員干部,以人民為中心應體現為以學生為中心,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在辦好學院本科專業的同時,改革公共體育發展思路,修訂《四川師范大學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實施方案》,將體育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當中,圍繞新時代學校體育“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總目標,依據“教會、勤練、常賽”指導思想,試行“師范生”“非師范生”分類培養,構建大一大二階段以課程養成教育為主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體系,探索大三大四和研究生階段以多元達標考核為主的公共體育目標考核模式,在“素質教育與基礎課程”中開設4學分的“1+3+N”體育課程(1個傳統體育項目課程+3個運動技能等級課程+N個體育社團或‘十個一’教育養成活動中的體育鍛煉等課余鍛煉課程),完善“班級-年級-院級-校級-校際”五級校園體育賽事體系。
三、堅定信念、堅持實事求是作風,創造學院一流工作業績
我們黨根據中國革命的形勢和特點,通過井岡山的斗爭實踐,提出并成功實踐了“以工農聯盟為基礎,以武裝割據建立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逐步奪取政權”的藍圖。這在共產國際指導的當時,需要的不僅是敢闖的勇氣、擔當和膽量,更是實事求是智慧的結晶。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發現真理;只有實事求是,才能知錯改錯;只有實事求是,才能正確決策;只有實事求是,才能與時俱進。學院發展的新時期,更需要大力提倡和發揚這種“實事求是、敢闖新路”的精神。當前,要堅決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工作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更新觀念、勇于創新,用新眼光看待新事物,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用新思路謀求新發展,用創新的精神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不斷開創學院工作新局面。
體育學院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社會和學校的快速發展,將學院的學科建設、專業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在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學科發展人才培養方面有新的要求,同時對學院績效評價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學院任務繁重,承擔體育教育和社會體育兩個專業共計1100人的本科生培養、2萬人的公共體育課,此外還有研究生和一級學科建設任務以及全校訓練競賽以及學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教學、管理任務重。如何化解矛盾和理順學院發展思路值得考究,因此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實事求是的理論,統一學院發展思想,建立體育學院共同利益命運體,在思想上進行統一,使學院老師們達到空前團結。首先應制定好各項規章制度,設計好績效分配方案。其次,對老師們進行廣為宣傳,多做老師們的思想工作,宣傳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以及學校、學院發展的新方向。將老師們引導到對標發展學院的各項工作中來,為學院事業發展也為自身利益多做貢獻。
總之,我時刻牢記井岡山精神,樂于奉獻,自強不息,居安思危,艱苦奮斗,勵精圖治,頑強拼搏。學史落腳在力行上,發揚革命傳統,為使學院事業發展跨越新的臺階,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