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黨員群眾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之際,我們迎來第七個國家憲法日。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對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更好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對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深化依法治校實踐,落實學校第六次黨代會各項決策部署,把我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綜合性師范大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強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此后,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不斷向縱深發展,理論上亦有許多重大突破與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九大在“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中都強調法治的重要地位,到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決定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全面依法治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的十三項顯著優勢之一。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理論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和理論創造力,在這一過程中做出了重大的原創性貢獻。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等“十一個堅持”為主要內涵,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新境界,拓展了社會主義法治新道路,賦予了中華法治文明新內涵,貢獻了維護國際法治秩序新智慧,是引領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實現更大發展的思想旗幟和綱領性文件,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依法治校是貫徹全面依法治國,實現習近平法治思想在高等學校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和集中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校加強法治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并設辦公室,全面統籌和指導學校法治工作;建構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依法治校規章制度體系,聘請校內實務經驗豐富的法學專家擔任法律顧問,專司處理學校各類法律事務;積極開展法學學科和一流法學專業的建設,深化德法兼修的卓越法治人才培養實踐;強化法治宣傳教育,設立校園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切實維護師生合法權益。迄今,學校干部依法管理、教師依法施教、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氛圍已逐步形成,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逐漸成為全體師生的價值追求和生活方式,學校工作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第7個國家憲法日來臨之際,為弘揚憲法精神,學校全體師生應當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在工作學習中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實踐要求,進一步完善學校的內部治理結構,解決好深化依法治校實踐中的突出問題,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決策、管理和監督機制建設,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防范風險、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的能力。